龍騰,舊稱「魚藤坪」,據說早期先民開墾此地時,鯉魚潭內有鯉魚精為害一方,令居民叫苦連天。為解決此禍,鄉民在龍騰山區廣植魚藤,並將東側高山命名為關刀山,象徵以「關刀斬魚藤」之意,藉毒魚藤消除鯉魚精的威脅。最終,魚怪果然不再作亂,村民得以安居。二戰後設村時,因「魚藤」之名不雅,改名為更具祥瑞之意的「龍騰」。
西元1935年4月21日清晨,臺灣中部發生大地震,震央位於關刀山附近,三義地區災情慘重。當時山線鐵路上的龍溪橋全然倒塌,成為廢墟。震後,新橋於原橋西側重建,而舊橋的拱形橋柱則得以保留,屹立於風霜烈日之中,成為後人追憶的歷史遺跡。乘火車經過三義,龍騰斷橋的斑駁身影掠過眼前,令人印象深刻。
民國88年(西元1999年)9月21日,龍騰斷橋再度歷經九二一大地震的摧殘,由北端算起的第五橋墩拱口被再次震斷。如今的龍騰斷橋,不僅展現古樸之美,更成為歷經兩次大地震的見證,承載著這片土地的滄桑與堅韌,令人不禁駐足凝視,感懷歷史的厚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