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韓國首爾以南的水原市,雖與首爾同為政治、經濟、文化與社會的重點發展城市,但相比之下卻多了一份悠然自得的氣息,為旅人提供舒適放鬆的旅行體驗。從首爾乘坐地鐵或公車等大眾交通工具約一小時即可抵達,交通便捷,市內的公共運輸系統也十分發達。

水原華城是這座城市的象徵,也是探索水原的首站。建於18世紀的水原華城充分展現了東亞城郭建築的獨特魅力,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全長約6公里的城郭步道需步行約2小時30分鐘方能全程走完,途中可感受城郭的歷史與靜謐之美。水原華城內的華城行宮,作為歷代君王的臨時居所,充滿活力且活動豐富,夜晚燈光點綴下的景色尤為迷人。此外,城郭旁的市區展現出一種平和恬靜的城市風貌,令人流連忘返。
美食愛好者絕不能錯過毗鄰水原華城的水原炸雞街和血腸城,這裡是品味道地韓國美食的好去處。此外,水原市還有其他值得一遊的景點,例如光教湖水公園的夜景、東水原的水原博物館、展示電視劇製作過程的KBS水原電視劇中心,以及擁有眾多大型購物中心的水原市廳周邊。另有趣的是洗手間文化公園,這座又名便便博物館的特色景點,讓人忍俊不禁。位於西水原的祝萬堤湖泊則以日落美景聞名,絕對值得安排造訪。

朝鮮太宗時期,水原被升格為都護府,成為漢城的四鎮之一。當時,漢陽以廣州、水原、江華與開城四鎮作為防禦重點,而水原的防護城池正是著名的華城。隨著華城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世界文化遺產名錄,其歷史與文化價值備受推崇。華城不僅是遺跡,更是常設表演與文化節的重要舞台,每年秋季舉行的水原華城文化節更讓這座古城名聲遠揚。華城以海拔143公尺的八達山為核心,總長約5,700公尺,是一座兼具歷史意義與建築學價值的重要文化遺產(史蹟第3號)。
華城的建設緣於正祖對父親的哀思與孝心。1762年,正祖的父親思悼世子(後追封為莊祖)因黨爭被幽禁於米櫃中,八天後不幸餓死,當時正祖年僅11歲。繼位後的正祖為緬懷父親,於即位13年時將父親的陵墓由京畿道楊州郡拜峰山(現首爾東大門區典農洞)遷至水原華山,並在此規劃了一座理想新都市。建城工程自正祖18年正式啟動,歷經兩年於正祖20年完工。
華城集朝鮮王朝城郭建築之大成,是韓國城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。其設計融合了石城與土城的優勢,並吸收中國與西洋的築城技術,成為朝鮮城郭制度的典範。整座華城的建築過程詳載於《華城城役儀軌》,為後世保存了珍貴的歷史資料。

提到華城,必須提及茶山丁若鏞。他年僅三十便受命參與設計華城,憑藉對王室藏書奎章閣和中國《古今圖書集成》等文獻的深入研究,丁若鏞設計出嶄新的築城方案,甚至發明了創新的起重工具。據記載,華城共設有48處設施,現存的有41處,包括寶物第402號八達門、環繞八達山的最高點西將臺、隱蔽射擊的南砲樓,以及風雅別緻的訪花隨柳亭等,皆流露濃厚的朝鮮文化氣息。
1997年12月4日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世界遺產委員會在義大利拿波里召開會議,華城因其傑出的歷史與建築價值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,與昌德宮齊名,共同見證了朝鮮時代的輝煌。